当前位置: 回到首页    校友天地    校友风采    正文
爱岗敬业 勇于挑战——访谈杜劲松[1985级]
发布时间: 2014-03-31 浏览次数:

    【编者按】有这样一个群人,他们把自己全部的力量奉献给了铁道交通事业,是他们用无悔的青春构建了新能源新的发展。我们或许不知不觉、理所当然地享受着铁道交通和新能源给生活的便利,但是我们必须铭记与感激这些前辈的默默奉献,因为有他们的付出,中国铁道交通事业才能如此蓬勃发展,而杜劲松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杜劲松简介】

    杜劲松,男,安徽省肥东县人,1966年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现任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授予“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0年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

 

·母校,人生的起点

    正值壮年却白发清晰可见、皱纹密布深刻、目光如电如炬、语气坚定沉着,走访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精力充沛、执着专注、勇于接受挑战的领导者和开拓者。22年职业生涯,机车干了15年,在离开自己深爱且颇有建树的铁路事业转投一片空白的新能源产业时,他毅然决然、无怨无悔,仅用五年时间便带领自己的团队,在从未涉足过的风电整机装备研发制造业,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站稳了脚跟。

   然而,这一切,与杜劲松师兄在学校的经历不无关系。杜师兄当年在学校的成绩可谓相当优异,还曾担任系里的团总支副书记,班级团支部书记。他的校园生活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刚入校时的性格比较内向,并不是很爱参加活动,平时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面,对于较少参加的校园活动其实也是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正是在这段踏实的大学学习生活,让他能沉下心来思考和感悟自己未来的人生,而对于知识的积累和求学过程中的沉淀让他拥有平静的心态面对未来。

 

·你对工作负责,工作便对你负责

    由于毕业时的成绩优异,杜劲松师兄刚工作就被分配到了株洲研究所,也就在这里烙上了务实敬业的风格,这一干就是25年过去,岗位不断在变化,但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从来都没有改变。

    在初入研究所的几个月中,杜劲松师兄在师傅的指导下将作为“天之骄子”的一些眼高手低的毛病给改掉了。不过师傅不可能事事都指点,很多事情还是要靠自己去思考、去总结。毕业那年年底杜劲松师兄作为技术骨干被独立调遣到北方售后服务工作。在新的环境里,年轻的杜师兄遭遇了对北方工作环境不适应、师傅不在身边无人指导、刚从学校毕业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白天工作有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晚上加班通过长途电话与师父沟通,90年代初期的电话并不像现在一打就通,需要转机需要由值班人员喊人才能接到,杜师兄经常是带着记事本站在电话室外等着电话接通,接通电话后一边询问师父一边快速记录交流后师徒二人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一点一点解决问题,最后所有的困难都被杜师兄以踏实严谨的生活作风,认真钻研的工作态度一一克服。没过多久才进入公司一年的他就能开始独立带徒弟。也正是工作初期这段时间的锻炼,培养了杜劲松独立开展工作和协调沟通的能力。

    一个初冬的凌晨,赤峰机务段出现了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情况比较紧急。凌晨接到通知后杜师兄马上就坐火车出发。早上7点时赶到时赤峰的气温很低,他下了火车后连洗漱、吃早饭都顾不上,一心想着机务段的同志们十分着急不等公交车上班运行,冒着严寒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到达机务段。可是那时候机务段还没有上班,他便在瑟瑟寒风等着工作人员的到来。等技术科的科长看到他时立马一边握着他的手说“可算把你给盼来了”,一边立即把杜师兄拉到机车边开始检修工作,经过三个多小时的不断排查调试期,机车终于可以正常工作了。这时他才松了一口气,可连一口热水的顾不上喝,当地的技术员便开始不断地提问。杜劲松忍着饥饿继续耐心仔细地解答了他们的疑问,当技术员问他在哪住宿时,师兄有些尴尬地回答道“当时情况紧急来不及入住,也没顾上洗漱吃饭。”当时的工作人员听到后都特别感动,在师兄回来后赤峰机务段专门给株洲所又发了一封感谢电报。“干一行,爱一行,扎根在基层中”杜师兄一步一个脚印,攀登着岗位的高峰。

 

·没有不能完成的任务,只有不敢做

    从生产一线的班组长,到机车行业的行家里手,再到今天我们所见的这样一位坚韧睿智、执着稳重的南车产业带头人,这一路华丽蜕变的背后,凭借的正是杜劲松师兄勇于接受挑战的开拓精神。

开始接触企业管理时,杜师兄到了车间的生产一线当班长。把管理看成是件易事的他遇上了麻烦,工作中杜劲松师兄总是解决不了车间的一些问题,车间的工作状态不佳。于是杜师兄开始去思考、去学习,并且尝试在车间倡导“5S管理制度”。通过这样的尝试改变了现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获得了领导的赏识及同事的认可。正是这样的尝试使杜师兄体会到了一些管理的乐趣,促使他更加认真去思考如何更好开展企业管理。

    2006年杜师兄受领导委托牵头成立风电事业部时,国内风电行业势头正起,但株洲所这一块却是从零做起。当时他带领着67个人的团队,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只用同行20%的成本就将整个风力发电机的关键技术成功引入。从20071月份公司拿到图纸到3月份开始采购配件,10月份就可以开始采集样机数据,国外三年才能完成的整机制造他们一年就完成了。这样的工作效率让外国技术合作方都觉得不可思议。当时是白天上班,晚上就与外国技术合作方开电话会议。在崇尚自由的外国人眼里,加班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和杜师兄合作后也开始认同这种工作方式。正是杜师兄敢想敢拼、勇于突破的性格造就了这个团队迸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2010年他又自我加码,开出销售收入15亿、合同额30亿的“不可能任务”。团队、同事甚至一些关心他的领导都暗示过他,是否可以略作调整,给自己一些回旋的空间。但他内心深深知道,与其他行业的平稳增长不同,风电行业洗牌风暴在即,不乘势而上就会错失良机,常规速度发展就等于落后,落后的结局就是出局。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气魄,株洲所风电事业部产能、产值连年翻番,也正是凭着他这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带领事业部全体员工年年奋战,短短五年时间,就使风电事业部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兵硬是挤进了八十多家风电整机厂的前十,2010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株洲所风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跨越,同时也拉开了株洲所风电产业“十二·五”发展的新序幕。

    杜劲松师兄从普通的测试、售后服务、工艺、营销和技术人员,成长为基层、中层、高层管理干部,在谈及个人成长心得时他说:“执着于目标和信念,拼了性命都要去干,对目标的执着,对信念的执着,这才是最最重要的。”有志者事竟成,凭借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劲头,加之执着专注、勇于挑战的开拓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杜劲松师兄和他的团队在将来的工作当中一定会创造更多的成就,为我国轨道交通和新能源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同学感悟】了解了杜师兄的生活态度,再反思我们自己,我们更多的把生活和学习当做自己的惯性或是习惯,日复一日,但是就像马克吐温说的:“不要被惯性而惯性了”,我们更应该在工作中寻找可以改变的方法,实现自己价值的方法,不只是陷入习惯的无限死循环中。——陈志飞

   

    杜师兄说的:“不是外国人同化我们而是我们同化了外国人”,怎么同化的呢?依靠的是精神,一种为了目标,为了梦想,全身心投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杜师兄说的没错,我们应该找到长远的目标去奉献,去努力,自然就会有结果,是为了目标奋斗而不是为了结果去奋斗。——金英